技术交流
中国家用电器产业的发展现状

2022年8月27日

经过20年的开创发展,我国家电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家电市场状态稳定。但同时,也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多种类型的生存发展问题,涉及生产能力、规模经济、整体效益、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产品销售和市场流通等方面。一是生产能力过剩、规模不经济、行业集中度与行业整体效益不高。目前,我国主要家电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50。虽然彩电、冰箱业已步入成熟期,洗衣机、空调、影碟机等家电产品也步入成长期,但是前期在短期利益特别是利润动机驱使下,全国范围内各地持续重复引进同一类型、同一技术水平的家电生产线,且企业成本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趋同,致使同一类型、同一技术水平的家电生产加工能力过剩且库存积压严重。同时,产品结构、类型多样化的生产能力普遍不足;众多企业有效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进而不仅未能达到规模经济且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二是整体技术水平偏低,核心技术的掌握与产品质量的保障不足、名优品牌形成艰难。我国家电业在国内市场上已稳稳地占据了大半江山,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难有作为。技术因素依然是制约中国家电业进一步腾飞的基本关节。

产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行业整体技术提升仍是家电行业的基本缺点与弱点。企业缺乏甚至没有自主版权的核心技术,芯片及重要元器件依赖进口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同时,产品质量问题亦不容乐观,一些家电产品在能耗、环保等重要指标上达不到国际规定的质量认证标准。企业业绩的提升仍停留在通过自身规模的扩张来占领市场份额,产品的差异性仅停留于外观的设计上。三是产品不适销对路、市场流通不畅。在供给方面,50以上的家电产品是在城市家电普及后稍加改良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功能繁多的中档家电,且相当部分家电产品结构落后,有些甚至是十年前的设计成果,这样的产品既不能满足城市更新换代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经济实用型的现实需要。那些把农村当作质次过时产品倾销地的做法难以维继。家电市场品牌众多但差异不大,有效供给呈现不足。而且,多数企业仍沿用传统的产品制造和销售模式,使产品在流通环节滞留时间过长,导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断攀升。

换言之,单位产品成本并未随着生产规模的增长而降低,甚至营业成本的增长快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此外,国际市场亦嫌开拓不足。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看,积年投资的盲目运作、技术设备的重复引进以及经营方面的规模分散等造成了我国家电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同时,家电业的技术创新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又一层面的基础性缺陷。而市场缺陷与宏观调控失灵未能提供对于中低收入层消费者的有效供给或相应放弃的市场分额,更积累成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衔接不力与结构失衡。由于投入产出不平衡、技术“瓶颈”、成熟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经济效益平平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居民使用的家用电器和城镇居民中低收入消费群体所需家电产品开发生产流通滞后,家电行业增加值与就业者人数亦难以形成较大的增长。产业结构欠合理、供需不对称也与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或作用过度有关。

在家电行业与市场中,价格机制与政府宏观经济干预分别发挥了各自的资源配置作用,但是,许多问题也正源于此。三是从国际市场来看,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及互联网络等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拓宽了消费者的视野和选择空间,改变着生产经营者们的生产营销方式。国际家电企业面临进与退的战略选择。现阶段,欧美家电企业正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把本国成熟的技术及产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给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利用产品技术调整迁移获得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迅速投入到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营销之中。

扫一扫关注微信